概述
据 2018 年长征十一号火箭工程总负责人杨毅强介绍:“中国的商业航天迎来了最好的机会,预计中国将于 2025 年开始亚轨道太空旅行,票价可能在 2-3 百万元人民币(286,400-429,600 美元)之间。”
据媒体报道,此前,维珍银河[1][2]宣布开放太空旅行的价格为每座 450,000 美元。
太空旅行的三种模式
杨毅强说,目前太空旅行有三种模式。
一是进入空间站,对游客的身心条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第二个将游客带到用于提升另一艘航天器以释放高度的货机上。 据媒体报道,维珍银河曾经宣布过这些类型的旅行,每个座位的价格为 450,000 美元。
杨毅强说,第三种模式,也是中国将重点关注的一种,是亚轨道太空旅行。 这将更适合大多数乘客。
商业与航天
中国产业从以基础制造和研发为特征的1.0时代进入应用和市场力量驱动的2.0时代,10年内有望赶上美国的发展水平,资深火箭人杨毅强中科宇航[3]( CAS Space )的科学家和创始人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告诉《环球时报》。
中国和美国在新兴航天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 媒体报道称,9 月 9 日,美国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呼吁各机构在未来六个月内提交“商业太空活动”的授权和监管提案,以保持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杨毅强说,得益于中国拥有的一系列知识产权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2015-20年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2.09%。 但他表示,国内商业航天企业仍处于“积累”阶段,规模较小,火箭、卫星业务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
美国从 1980 年代开始推进航天产业的商业化,2002 年 SpaceX 成立时产业相对成熟。相比之下,中国在 2015 年明确开始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产业,但产业已经采取 经过七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涵盖火箭发射、卫星与地面设备研制、卫星运行和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
展望未来,杨毅强说,国内商业航天产业应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发展的关键是应用,而不是火箭或卫星,”他说,并指出“我们需要确保普通民众能够进入这个领域。”
“除了开发可靠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外,国内民营航天企业还需要搭建公共实验平台,承担起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标准、服务和走出去的责任。”他补充道。
总部位于北京的《航天知识》杂志主编王亚南告诉《环球时报》,按照目前的增长率,到 2030 年,中国商业航空航天的整体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1000 亿元人民币。
他说:“从长远发展来看,企业要丰富人才储备,增强核心技术,不断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包括更大的装载能力和可重复使用性。”
截至目前,中国南方的广东省、上海市、深圳市、湖北省的武汉市等十几个地区都在竞相发展自己的太空经济。
3月,武汉宣布支持航天领域龙头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制造和装配基地,加快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 根据一份政府通知,该市为每个与生产卫星、火箭和航天器有关的项目提供最高5000万元的奖励。
References:
[2]维珍银河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未来已来!虽然航天范围不一样,但是价格确实便宜得多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