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问天”冲天,助力“天和”——简述问天实验舱何能“问天”

7 月 24 日,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托举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3 小时后,问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7 月 25 日 10 时 03 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开启问天实验舱舱门,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

一图看懂问天实验仓

一图看懂问天实验仓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段,也是未来航天员科研工作以及驻站生活的主要舱段。那么,问天实验舱究竟都有哪些功能呢?

问天实验舱轴向全长达 17.9 米,最大直径 4.2 米,发射重量约 23 吨,是中国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单体飞行器。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资源舱构成。在工作舱里,配备了 8 个实验机柜,未来可以支持空间生命科学研究以及相应的一些变重力科学实验。这个舱里还有航天员睡眠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居住、锻炼、饮食场所。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电总体责任主任设计师梁晓锋说:“核心舱里面有 3 个睡眠区,而实验舱里面我们又布局了 3 个睡眠区。这么设计,主要就是为了后续我们可以有 6 名航天员共同在轨进行居住,给他们提供一个更宽敞的工作、生活的空间。”

问天本次采用了“零窗口”发射。“零窗口”是指将发射时间误差控制在一秒以内,大推力直接入轨相当于定点极速刹车。至于为何要采用“零窗口”发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刘秉说:“问天实验舱需要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因此,必须在规定时间发射,也就是‘零窗口’发射,否则将无法到达指定位置,需要耗费巨大代价调整轨道;甚至导致发射终止,那就需要等待下一个发射窗口重新组织发射,严重影响任务周期。”

那么“问天”都带了什么东西上天看望“天和”呢?在试验载荷功能上,问天实验舱装载了 8 个实验机柜(包括生命生态实验柜、生物技术实验柜、变重力科学实验柜、科学手套箱、低温存储柜以及 3 个为后续预留的空置实验柜)和 22 个舱外载荷适配器,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

工作舱

工作舱

资源舱和人员专用气闸舱

资源舱和人员专用气闸舱

能支撑起这么多模块用电的是“问天”强大的“发电机”与“配电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问天实验舱电总体主任设计师梁晓锋介绍,问天实验舱的每个太阳帆板展开面积约 110 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两个硕大的太阳帆板一起工作,可以有效收集更多太阳能,每天平均发电量超 430 度,为空间站运行提供充足能源。

同“天和”一样,问天实验舱也搭载了一套机械臂。相比于“天和”配备的展开长度达 10 米、最大承载质量 25 吨的大机械臂,问天实验舱的机械臂要显得很小巧。问天实验舱是空间站系统中舱外活动部件最多的舱体,大量的舱外设施设备需要更精细灵活的舱外操作。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外携带有一套 7 自由度、5 米长的机械小臂,小巧且精度高,方便抓取中小型设备进行精细操作。此外,机械小臂还可与核心舱大臂形成 15 米长的组合臂,开展更多的舱外操作。

机械臂工作

机械臂工作

大臂与小臂串联

大臂与小臂串联

WT 机械臂

WT 机械臂

问天实验舱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生命生态实验柜将开展拟南芥、果蝇、斑马鱼等动植物的空间生长实验;生物技术实验柜开展细胞组织培养、空间蛋白质结晶与分析、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和空间生物力学等实验;变重力科学实验柜支持开展微重力、模拟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不同重力水平下的复杂流体物理、颗粒物质运动等科学研究。

让我们一起期待中国空间站建成之日吧!


素材来源:

[1] CMS

[2]新华社

读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怎么样?

太棒了
0
很开心
0
非常爱
0
不太好
0
糟糕透了
0

1 Comment

  1. 中国航天加油!

Leave a reply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More in: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

安哥拉二号:俄罗斯将再为非洲国家发射卫星

10月9日,质子-M 运载火箭与安哥拉二号卫星组合体竖立至发射台,准备于10月12日发射升空。安哥拉二号是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为安哥拉制造的一枚高吞吐量数据通信卫星,数据传输带宽达到 13GB ,能够覆盖整个非洲大陆。
航空航天

海上长征!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海上发射

10月7日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港周边近岸海域,以“一箭双星”的方式发射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 S5/S6 试验卫星,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航空航天

蓄势待发!SpaceX Crew-5 机组成员准备就绪

10月5日星期三上午,SpaceX 载人5号的发射将携带两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一名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宇航员以及一名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他们将作为空间站的任务专家进行科学考察任务。
Next Article: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