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学

日本隼鸟2号在“龙宫”岩石样本中发现液态水

概览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 23 日宣布[2],日本“隼鸟2号”[3]探测器采集并通过回收舱带回地球的小行星“龙宫”[4]岩石样本。在其与日本东北大学[5]等研究小组分析了“龙宫”的岩石样本后,发现其中含有液态水。这些水“封”在铁和硫组成的磁黄铁结晶内,水中含有盐分和碳质。

虽然之前有一些研究表明“龙宫”岩石样本可能含有水,但直接发现液态水还是首次。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Logo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Logo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语: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うちゅう こうくう けんきゅう かいはつ きこう uchū kōkū kenkyū kaihatsu kikō;英语: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缩写:JAXA ),简称宇宙机构、宇宙航空机构。

是日本负责航空航天的国家研究及发展机构,为文部科学省属下的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之一,同时也是同类型法人机构中规模最大的。

其主要任务包括:

  • 研究、开发人造卫星与发射载具
  • 探测小行星
  • 探测未来可能的登月工程

隼鸟2号

隼鸟2号

隼鸟2号

隼鸟2号(日语:はやぶさ2 )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的小行星探测计划,原隼鸟号的后续计划。这项计划在2014年12月3日乘载 H-IIA 火箭升空。

主要目的是将隼鸟号探测器送往属于C型小行星的龙宫星( 162173 Ryugu ),于2018年到达并采集样本后,于2020年返航,将采集到的样本送回地球。

2020年12月6日凌晨,样本容器成功分离并降落在澳大利亚南澳洲北部的沙漠,2小时后被找到和回收。隼鸟2号则还有剩余燃料,将继续下一个探测计划,开始飞往小行星 1998KY26 的旅程,预计十年后能接近目标。

龙宫

龙宫

龙宫

162173 1999 JU3 是于1 999年5月10日 由美国林肯实验室的自动观测程序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 LINEAR )发现的一颗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属于一种岩石天体。

这颗小行星于 2015年10月5日 正式命名为龙宫( Ryugu )。龙宫(日语:竜宮〔龍宮〕/リュウグウ Ryūgū )是日本民间传说海龙王在海底的住所(龙的宫殿),浦岛太郎被海龟带领前往这一个神奇与美丽的场所。当他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个神秘的盒子。隼鸟2号要带回的时间胶囊样本,就会像这个盒子一样的神秘。

探索与发现

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 JAXA ) 在2009年筹划派出探测船隼鸟2号前往研究,透过炸药的帮助,采集表面约10公克重的岩石标本并运返地球。探测船于 2014年12月3日 升空,2018年抵达小行星,且成功采集到小行星龙宫上砂石。密封仓于 2020年12月6日 着陆在澳洲南部沙漠地区,并顺利完成回收。

2018年9月22日,JAXA 宣布隼鸟2号放出的两台探测机器人21日下午在龙宫表面成功着陆,探测机器人开始在小行星表面移动并传回影像,均为人类历史首次。2022年6月6日,日本科学团队在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的样本中发现氨基酸,也是首次在地球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本次研究发现的要点包括:

    • 经历了与液态水大规模反应的龙宫样品含有在高温环境( 1000℃ )下形成的颗粒(如富含 Ca 和 Al 的包裹体)。这些高温粒子被认为是在太阳附近形成的,然后迁移到太阳系层 -200℃的地方,在那里与多种物质一起构成了龙宫的核心起源(龙宫母体))。这表明,在太阳系诞生时,其内部和外部的物质发生了大规模的混合。
    • 样本中留下的磁场信息表明,龙宫母体很可能是在远离太阳、阳光无法穿透的星云气体中诞生的。矿物质成分显示,这颗小行星诞生于太阳系形成后约 200 万年,直径约为 100 公里。这个母体后来被破坏,从而成为了现在的龙宫。
    • 龙宫母体形成于-200℃以下的低温区域,那里的水和二氧化碳以冰的形式存在。
    • 发现样品中的液体水被困在晶体中。这种水曾经存在于龙宫母体中,是含有盐分和有机物的碳酸水。
    • 形状像珊瑚礁的晶体从存在于龙宫内部的液态水中衍化而来。
    • 在龙宫母体中,水与岩石的比例在地表和地下内部之间有所不同,地下深处的岩石含有更多的水。
    • 测量了样品的硬度、传热和磁性能。结果显示,龙宫的样本软到可以用刀切。它还包含大量的小磁铁,这意味着它是一个记录过去磁场的天然硬盘。
    • 计算机模拟了从龙宫母体的诞生到其撞击毁灭的过程。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将实际小行星样本的硬度和温度的测量结果纳入小行星形成和演变的模拟中,为小行星的演变提供了一种更精确的画面。
    • 模拟结果显示,龙宫母体在太阳系形成后约 200 万年积累起来,在接下来的 300 万年里升温到约 50℃,并经历了水和岩石之间的化学反应;摧毁龙宫母体的撞击体直径约为 100 公里,其大小最多只有 10 公里左右;目前的龙宫母体直径约为 10 公里。而今天的龙宫是由远离撞击点的地区的物质组成的。
可以看出,整个样品由细颗粒(灰色)组成

可以看出,整个样品由细颗粒(灰色)组成

通过数值模拟,对天体的温度分布、年代和碰撞破坏过程进行了计算

通过数值模拟,对天体的温度分布、年代和碰撞破坏过程进行了计算

在样品中发现的高温环境(超过 1000°C)中形成的颗粒(所有电子显微照片)。 (A, B) 富含钙和铝的夹杂物,(B-D) 由熔融橄榄石 (Ol)、金属铁 (FeNi) 和硫化铁 (FeS) 形成的球粒,(F) 类似于石头聚集体的多孔颗粒

在样品中发现的高温环境(超过 1000°C)中形成的颗粒(所有电子显微照片)。 (A, B) 富含钙和铝的夹杂物,(B-D) 由熔融橄榄石 (Ol)、金属铁 (FeNi) 和硫化铁 (FeS) 形成的球粒,(F) 类似于石头聚集体的多孔颗粒

在 C0002 样本中发现的一块岩石碎片,保留了天体形成时的原始特征(电子显微照片)。 (A) 细粒多孔岩石碎片的整体图像,(B) 部分岩石碎片的放大图,(C) 与 B 相同区域的元素分布。 红色颗粒表示橄榄石或辉石,表明这些矿物质丰富。 (D) 细粒和多孔岩石碎片的整体视图,(E) D 的放大部分。 主要成分是由小于 1 微米的无定形硅酸盐和硫化铁形成的细颗粒(在照片中显示为 GEMS 样)和橄榄石 (Ol)

在 C0002 样本中发现的一块岩石碎片,保留了天体形成时的原始特征(电子显微照片)。 (A) 细粒多孔岩石碎片的整体图像,(B) 部分岩石碎片的放大图,(C) 与 B 相同区域的元素分布。 红色颗粒表示橄榄石或辉石,表明这些矿物质丰富。 (D) 细粒和多孔岩石碎片的整体视图,(E) D 的放大部分。 主要成分是由小于 1 微米的无定形硅酸盐和硫化铁形成的细颗粒(在照片中显示为 GEMS 样)和橄榄石 (Ol)

在 Ryugu 样品中的六角板状晶体(硫化铁)中发现的主要由水和 CO2 组成的液体。 (A, B) 硫化铁晶体中空位的 CT 图像。 晶体中存在几个微米大小的空位(白色箭头)。(C)质谱仪测量的空位中包含的各种离子种类 照片显示左侧和中间孔的上部包含的离子种类右边的毛孔)。 将晶体的温度设置为-120°C,将孔中的液体冷冻并分析。 (D)分析后使气孔内的液体蒸发,观察气孔内部,结果没有检测出构成结晶的元素(铁和硫)以外的元素。 这表明孔隙中除了液体之外没有固体成分

在 Ryugu 样品中的六角板状晶体(硫化铁)中发现的主要由水和 CO2 组成的液体。 (A, B) 硫化铁晶体中空位的 CT 图像。 晶体中存在几个微米大小的空位(白色箭头)。(C)质谱仪测量的空位中包含的各种离子种类 照片显示左侧和中间孔的上部包含的离子种类右边的毛孔)。 将晶体的温度设置为-120°C,将孔中的液体冷冻并分析。 (D)分析后使气孔内的液体蒸发,观察气孔内部,结果没有检测出构成结晶的元素(铁和硫)以外的元素。 这表明孔隙中除了液体之外没有固体成分

在 Ryugu 样品表面发现的表珊瑚状晶体(电子显微镜图像)。 超细、薄的晶体成堆生长

在 Ryugu 样品表面发现的表珊瑚状晶体(电子显微镜图像)。 超细、薄的晶体成堆生长

刻在球形磁铁矿 (Fe3O4) 晶体中的古地磁记录。 从Ryugu样品中提取的磁铁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A)和通过电子全息术获得的磁通量分布图像(B,C)。 箭头和颜色表示磁化方向。 在颗粒内部看到的同心条纹表明磁场线沿箭头方向缠绕(称为螺旋磁畴结构)。 在粒子外部看到的磁场线是来自粒子的杂散磁场,反映了当琉球母体内部变暖并发生水和矿物质之间的反应时琉球的磁环境

刻在球形磁铁矿 (Fe3O4) 晶体中的古地磁记录。 从Ryugu样品中提取的磁铁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A)和通过电子全息术获得的磁通量分布图像(B,C)。 箭头和颜色表示磁化方向。 在颗粒内部看到的同心条纹表明磁场线沿箭头方向缠绕(称为螺旋磁畴结构)。 在粒子外部看到的磁场线是来自粒子的杂散磁场,反映了当琉球母体内部变暖并发生水和矿物质之间的反应时琉球的磁环境


参考来源:

[1]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2]JAXA | 小惑星探査機「はやぶさ2」初期分析 石の物質分析チーム 研究成果の科学誌「Science」論文掲載について

[3]隼鸟2号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4]龙宫 (小行星)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5]东北大学 (日本)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读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怎么样?

太棒了
0
很开心
0
非常爱
0
不太好
0
糟糕透了
0

You may also like

天文科学

日食下的气态巨行星:朱诺号拍摄木星日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张拍摄于2022年2月25日朱诺号( Juno )探测器近距离飞掠木星时拍摄的照片,画面左侧暗斑是木卫三投射在木星上形成的日食现象。此次是朱诺号第40次飞掠木星,距离木星云顶约7.1万公里。

1 Comment

  1. 好家伙,不会有生命吧

Leave a reply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More in:天文科学